那边张洞主正在想像着若是不能把玉玺拿到的话,朝廷会如何对付他。这边,想柳逸却又说话了,“张叔,小侄觉得你这一次定然是被人设计了,你想想,现在朝廷的人是不是已经进入你们张家洞了?”

确实,为了获取朝廷的支持,张家洞主引狼入室,当然他也是有原因的,墨云寨这地方不但有盐井,最重要的是土地极其肥沃。

朝廷已经答应他了,只要玉玺拿到手,便可以把地和盐井都交给他管理,并且最重要的是,他所要缴纳的粮食却依然还是原来那个数,正因为朝廷开出如此优渥的条件,他才会答应下去。

现在倒好,如果玉玺真不在那里,那自己这一回可真是坐了腊了,正在张家洞主为难之际,身边有人建议道:“洞主,有没有玉玺,咱也得进去看了再说,那么重要的东西,他们怎么可能说给就给?”

被他这么一提醒,张家洞主恍然大悟,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,“侄儿,既然你不打算乖乖的交出来,那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,第一梯队准备,上!”

张家洞主声音一落,那边已经准备好的第一梯队快速朝着柳逸的城墙冲去。

毕竟不是什么正规军队,这些人手里头拿着的兵器也是千奇百怪,当然,拿根木棍就冲出来的,没有。

着装上也是一个寨、一个洞一个样,颜色有红有绿,有黑有白,五颜六色的倒像是开了个大染坊。

第一梯队跑出去没多久,后面第二梯队的人也在张家洞主的命令下,扛着云梯朝着城墙出发,云梯比较重,所以还没有挨近城墙时,都会分成三截,如果更长一些的云梯分的截会更多。

多分几截后,重量便下了,三个人便可以轻松扛起一截云梯飞快前进。

第二梯队过后,便是正式的作战人员了,这些人无论在着装上还是武器上都比第一队更好的多,在第二梯队走过不久后,这最后一梯队也紧接追上。

这一梯队的人最多,几乎是第一、二两个梯队总人数的五倍有余。在第一梯队的人快走到一半时,张家洞主吩咐手下人道,“让弓箭手准备。”

传令兵连忙从帅帐跑出,高举一面黑色令旗,那些早已经弓箭在弦的士兵便把那已经如满月的弓弦松开,顿时那箭又如同蝗虫一般跃过天空,朝着柳逸他们身上飞去。

“快躲开。”听到箭矢划过天空的声音,柳逸大声喊道,全部人都迅速找好掩体躲着。

一轮箭矢过后,柳逸正想探出头来,却发现又有箭矢划过天空的声音,看来这一回朝廷还真是对自己不惜钱呀,要知道一支箭可不便宜呀,这样没完没了的放,得费多少箭。

还没等柳逸感叹完,那边便传来一阵阵喊叫声,那声音句句都是那么声撕办竭,但基本上都是喊上一个“啊”字,便都躺倒在地,再也发不出半点声音。

柳逸知道这些人便是中了自己第一处机关的人,这群人眼里只有城墙,只要到了城墙边上,他们就安全了,现在有己方的弓箭手保护自己,这时不跑一点,什么时候跑步一点儿?

结果没想到,眼睛只盯着城墙看,只注意了那里的危险,却想不到,当自己一脚踩空,身体自然往前倾的时候,一根竹子稳稳地插入自己身体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环保阅读【huanbaoxiehui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长安春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抗日之铁血军魂

抗日之铁血军魂

秋风起叶落
穿越战壕,提起枪,就是干!以血肉之躯,筑护国之城!
历史 连载 1202万字
抗日之兵魂传说

抗日之兵魂传说

丑牛1985
【内容简介】:现代兵王不小心穿越到了抗战时期一个傻子兵上,且看这个傻子兵如何给日军搅局。“一定要给我弄死那个二愣子。”日军高官说道;“今天二愣子又干啥去了,你怎么不派人跟着。”政委说道;“别让二愣子知道了!要不完了。”一个伪军在做坏事时小声的说道;“我的部队没有子弹了,你给送点子弹到城外来。”二愣子给城里的日军军官写信说道。小说名字按照要求正式由《二愣子抗日》改名为《抗日之兵魂传说》。各位看官且看
历史 连载 1073万字
抗战:从八佰开始

抗战:从八佰开始

痴冬书亦
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,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,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,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,誓与日寇血战到底!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儿郎十万军!华夏四万万同胞,岂容小鬼子猖獗!杀鬼子,保家卫国,为了军人的荣裕,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...
历史 连载 747万字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
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

紫兰幽幽
历史 连载 1074万字
东晋北府一丘八

东晋北府一丘八

指云笑天道1
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,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,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,可谁都没想到,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。永嘉丧乱,五胡乱华,中原大地,虎狼横行,异族蛮王,率兽食人!北方的汉人,被不停地杀戮,华夏的儿女,在血泊中哀号。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,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,自祖逖起,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,九伐中原,可惜功亏一篑,多少志士,徒望两京兴叹,巍巍青山,何处不
历史 连载 1729万字
庆余年

庆余年

猫腻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连载 564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