嗻咕哨三人回道自己的房屋之后,嗻咕哨一脸严肃地盯着姜洋看。

"你怎么还是那么冲动?"嗻咕哨生气地骂道。

姜洋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事情,就是刚才打伤那杨副官的事。

"那个人勾结滇军马震帮,我不放心他的存在。若是他与那马震帮里应外合,到时候我们都会成为阶下囚。"姜洋平静地回道。.

"你怎么知道的?"嗻咕哨一脸惊讶地问道。

"我亲眼看到的。"姜洋坚定的说,确实是亲眼看到,前世在电视剧中亲眼看到的。

见姜洋如此言之凿凿,嗻咕哨也没再生气了。

"给你。"见到嗻咕哨神色缓和下来,姜洋便取出一枚强体丹递给他

嗻咕哨接过有点黑不溜秋的东西,感觉似乎是一枚丹药。

姜洋一边拿起铁胎弓检查起来,一边说道:"这是强体丹,吃了可以强壮体魄,有助于提高锻体修为。我和花铃都吃过了,效果非常显著,也没有副作用。"

嗻咕哨听到姜洋说的话,心中震动不已,又看到了姜洋手上的铁胎弓,连忙问道:"这铁胎弓哪里来的?还有这强体丹?"

"瓶子山元墓中取得,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瓶子山元墓实际在山巅瓶口吗?在你去苗寨的这两天里,我进去过一次。"

早知道嗻咕哨会这么问,所以姜洋早已经准备好腹稿,而且还没有一点破绽。

"你不要命了?竟然独自一人进墓?"嗻咕哨差点吓跑了魂,紧张地骂道,他实在是很在乎姜洋和花铃儿的安危。

"我现在不是安全回来了吗?而且我也不敢在里面多待。"姜洋微微笑着回道。

"你详细地给我把过程说出来。"听完,嗻咕哨这才放松紧绷的脸色。

"是这样的……"

姜洋慢慢地把经过说出来,当然是偷工减料地说,竟捡不重要的说出来。

关于那些金玉宝货和十二箱金宝可是一点都没说,只说自己在里面找到几瓶丹药和几把武器,也就是辟谷丹、解毒丹、强体丹、宽刃大剑、铁胎弓、玄铁匕首等这些东西。

"你没看到雮尘神珠吗?"嗻咕哨有点期待地问道。

"那元人将军的棺椁周围阴气逼人,恐怕已经变成了尸妖,所以我并没有多待,也没有仔细寻找。"姜洋也确实没有仔细查看,当时因为时间紧促,他走马观花,只把注意力放在金玉宝货和元将棺椁上。

嗻咕哨听到姜洋的话,心情不免得有些七上八下。

看到师兄这样,姜洋的神色受影响也有些沉闷起来,连忙提议道:"要不你和我一起进去看看?你我联手也不用怕尸妖苏醒过来,我们就不去参合那瓶子山丹宫的事情了。"

"去是一定要去的,但是丹宫中的毒物也一定要先消灭,这是我之前答应过的,免得它们成熟而出,祸害百姓。"嗻咕哨大义凛然地说着。

虽然听起来觉得有些多管闲事的迂腐,但也算是一条真正有担当的汉子。

"好吧,单凭你一个人是对付不了六翅蜈蚣的,我陪你去;你现在还是先吃了强体丹吧,提升一些实力才有更大的把握。"姜洋无奈地说。

嗻咕哨点了点头,然后一口吞下强体丹,没过多久,他的身体内也响起了一阵微弱的筋骨齐鸣,修为也晋级到锻体八级了。

感觉自己的实力提升,嗻咕哨也免不了高兴一场,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。

这时候,花铃儿走进来了。

"都弄好了吗?"姜洋微笑地向花铃儿询问道。

"都做好了,给。"花铃儿点头回道,然后把两个碗递给姜洋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环保阅读【huanbaoxiehui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道行搬山起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明末钢铁大亨

明末钢铁大亨

漫卷诗书万点花
重生明末蓟镇遵化古城一个冶铁世家。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。
历史 连载 320万字
抗日之铁血军魂

抗日之铁血军魂

秋风起叶落
穿越战壕,提起枪,就是干!以血肉之躯,筑护国之城!
历史 连载 1202万字
抗战:从八佰开始

抗战:从八佰开始

痴冬书亦
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,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,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,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,誓与日寇血战到底!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儿郎十万军!华夏四万万同胞,岂容小鬼子猖獗!杀鬼子,保家卫国,为了军人的荣裕,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...
历史 连载 747万字
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

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

小兵哥
称霸非洲十几年的骨灰级雇佣兵龙战,一夕之间穿越美剧《海豹突击队》成了最强海兵。这才只是开始!边境偶遇特种兵庄严、招个送货工人叫冷锋、猎人学院高薪请做教官、与爱狗狂魔基努里维斯一起暴虐黑帮、索马里黑鹰事件一战成名……各种熟悉的影视剧剧情一幕接一幕惊现,龙战迎接一个一个挑战,踏上了属于他的传奇之路。
历史 连载 377万字
蝉动

蝉动

江苏棹子
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,战斗在敌人的心脏,外号笑面虎,擅长背后一刀,精通玉座金佛原理,斯蒂庞克定式。
历史 连载 619万字
庆余年

庆余年

猫腻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连载 564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