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保阅读【huanbaoxiehui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宋猛虎》最新章节。

耶律乙辛心中犹豫不已,这场仗的结局,似乎注定要往一个方向发展,但是耶律乙辛不免也还有那么一点点可怜的侥幸。

但是耶律乙辛早已不是那等靠侥幸做事的年纪了,城池一旦破了,那就真的一点筹码都没有了,至少此时还有谈判的余地。

几百万契丹人,都要从辽国故地迁徙出去,耶律乙辛甚至有点佩服眼前的这位甘相公,连这种办法都得出来。

耶律乙辛沉默了许久之后,问了一句:“不知甘相公要把我等契丹一族都迁到何处去?”

甘奇答得毫不拖沓:“迁往大宋各个州府,愿宋辽之民,从此结为一家,世代相亲。”

“迁往各地州府?”耶律乙辛有些担忧疑虑,又道:“怕是没有土地养之,难以为生。”

耶律乙辛这话看起来是为甘奇担忧,其实心中更起了许多想法,中原王朝的历史里,不是没有过外族内附内迁的事情,而且这种事情还不少。

外族内迁,纵观历史,其结果就是不断有外族在中原建立王朝,特别是在晋朝的时候,所谓五胡乱华,拓跋、慕容等等,外族统治汉人的事情许多,甚至拓跋的北魏一度还成为中华正主。

花木兰的故事就在北魏,连《木兰辞》里面句子中,都是“昨日见君贴,可汗大点名”,而非“皇帝大点名”。

少量的外族人,统治大量的汉人,这种事情远在晋后,近的就在宋之前的五代十国,连把燕云割让给辽国的儿皇帝石敬瑭,也是沙陀人,而非汉人。

几百万契丹人内附……

这种事情在耶律乙辛脑中爆发出了无数的想象,特别是耶律乙辛看着面前的甘奇,想象就更多了。

因为耶律乙辛这种辽国老臣在甘奇身上看到了一件事情。这件事情,也许就他这个旁观者看到了些许端倪。

什么事情?

强臣与少帝之间的那点事,这种事情在辽国人的经验里,在历朝历代的历史里,都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。

一呼百应,功高盖世的臣子。

少年登基,不懂政治的皇帝。

这会发生什么?

不言而喻……

这是乱象之源,历朝历代,如甘奇这种人,从未有过例外,哪怕连霍光这种人,也曾废立过皇帝,其余之人,更是没有一个会安分守己,有时候是主动为之,有时是被动为之,总之,都要为之。

耶律乙辛不需要如何猜测,也笃定甘奇必然要为之。

也就是说,这大宋,在不远的将来,必然有一场乱事!君臣之乱,篡夺之乱。

也许,这才是契丹一族,大辽之国,唯一的一线生机!

甘奇答着耶律乙辛的话语:“内迁契丹,自然是要给一条生路的,我大宋也不愿内迁几百万人,却处处揭竿而起,这一点耶律相公不必担忧。”

耶律乙辛脑中正有风暴,几乎都没有听清楚甘奇的话语,只听到甘奇话语中“揭竿而起”四个字,便已是浑身一震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天才一秒记住【环保阅读】地址:huanbaoxiehui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
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

紫兰幽幽
历史 连载 1074万字
谍云重重

谍云重重

尘中陌
当发现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,怎么办,在线急!当发现自己前身是一个绝对的极品渣人,怎么办,还是急!这是一个自我救赎,一个游走在灰色边缘的人进行的救赎。
历史 连载 1464万字
织明

织明

蜗牛非牛
崇祯十一年,流寇肆虐,胡虏横行,帝国破碎,大厦将倾。张诚穿越而来,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,适逢鞑虏入寇,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。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,平匪荡寇、驱除鞑虏。重新织起大明江山,使天下太平、四海威服,再开大明盛世!
历史 连载 533万字
军工科技

军工科技

止天戈
军工科技,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。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力斩千军,杀人于千里之外,能重新定义战争。强大的武器装备能捍卫疆土,抵御外敌,护佑国泰民安,保我盛世太平。我愿为这大国复兴锻造利剑,我愿为这国泰民安熔铸长城。持我利剑,必将披荆斩棘,所向披靡。守我长城,必能克敌制胜,捷报频传。且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军工霸业2.0时代。
历史 连载 1035万字
黜龙

黜龙

榴弹怕水
此方天地有龙。龙形百态,不一而足,或游于江海,或翔于高山,或藏于九幽,或腾于云间。一旦奋起,便可吞风降雪,引江划河,落雷喷火,分山避海。此处人间也有龙。人中之龙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。一时机发,便可翻云覆雨,决势分野,定鼎问道,证位成龙。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,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,但后来,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,就决定改行,去黜落群龙。所谓行尽天下路,使天地处处通,黜
历史 连载 508万字
铁十字

铁十字

月影梧桐
一位德国军事学家穿越到了1942年的二战,开始挽救帝国狂澜于既倒的历程……
历史 全本 630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