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保阅读【huanbaoxiehui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巡航》最新章节。
崤山以古崤县得名,又称嵚崟山。位于现今的洛宁县西北,与弘农的函谷关并称崤函。崤山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,西南与华山山脉相连,东南为洛河谷地所截断,呈现出西南——东北走向,崤山山脉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,是洛河与弘农涧河的分水岭。早在西周时期于王都镐京(陕西长安沣河以东)与洛阳之间修建了周道,周道又称王道。《诗经·大东》记载: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”。在这一条周道上自桃林塞至河洛平原一段被称作崤函古道。崤函古道从古陕州城到洛阳段分为两条。一条是崤山南道,崤山南道又称周秦古道。崤山南道从陕州到交口向南走菜园,过南陵(夏后皋墓),经雁翎关到宫前,再沿永昌河(古称昌水)至三乡镇,永昌河自此汇入洛水,沿洛水顺流而下可至洛阳。传说中此道由大禹的儿子启所开凿,以夏后皋墓为标志,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。
另一条是崤山北道,自古陕州城向东,过磁钟、张茅至硖石与观音堂入渑池县,再由渑池县至新安县出汉函谷关到达洛阳。崤山北道修建时间应早于战国时期,秦赵两国会盟的渑池会故事就发生在崤山北道的渑池县境内。西汉汉武帝时期,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,楼船将军杨仆出资修建汉函谷关之前,崤山北道就应该已经成为了长安至洛阳的主要道路。如果没有崤山北道的存在,这一座汉函谷关,也根本不可能被汉武批准命名的。
曹魏时期因为崤山北道过于险峻而被废止,汉函谷关也随着崤山北道被废止的影响而被废止,直至晋太康三年(282年)弘农太守梁柳修复并拓宽崤山北道旧道以后。重新打通了崤山北道中几处险峻之处以后,崤山北道才被重新启用。自此以后,南北崤山古道虽说同时并用,但总体上以北道为主。自东崤至西崤计三十五里,东崤长坂数里,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。西崤则是石坂十二里,险绝不异东崤。
自古东崤有上天梯、坠马崖、绝命岩、落魂涧、鬼悉窟、聚云峪、志心石诸胜,堪称一夫当关、万夫莫克之险要。《水经注》记载:“崤有盘崤、石崤、千崤之山,故名‘三崤’,又分东崤山、西崤山,故名‘二崤’。先秦左丘明的《秦晋崤之战》“蹇叔之子与师,哭而送之曰:“晋人御师必于崤。崤有二陵焉:其南陵,夏后皋之墓也;其北陵,文王之所辟风雨也。必死是间,余收尔骨焉。”
晋·杜预注:“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,谷深委曲,两山相嵌,故可以辟风雨。”
明代冯梦龙所著《东周列国志》中所记:“再说孟明等三帅,进了东崤,约行数里,地名上天梯。上天梯,堕马崖,绝命岩,落魂涧,鬼愁窟,断云峪,一路都是有名的险处,车马不能通行,前哨褒蛮子已自去得远了。孟明曰:蛮子已去,料无埋伏矣!吩咐军将,解了辔索,卸了甲胄,或牵马而行,或扶车而过,一步两跌,备极艰难,七断八续,全无行伍。”
……
“孟明等过了上天梯第一层险隘,正行之间,隐闻鼓角之声,后队有人报道:晋兵从后追至矣!”
“孟明曰:我既难行,他亦不易,但愁前阻,何怕后追?吩咐各军,速速前进便了。教白乙前行,我当亲自断后,以御追兵。”
“又蓦(骑马)过了堕马崖,将近绝命岩了,众人发起喊来,报道:前面有乱木塞路,人马俱不能通,如何是好?孟明想:这乱木从何而来?莫非前面果有埋伏?乃亲自上前来看,但见岩旁有一碑,镌上五字道:文王避雨处。碑旁竖立红旗一面,旗竿约长三丈有余,旗上有一“晋”字,旗下都是纵横乱木。孟明曰:此是疑兵之计也,事已至此,便有埋伏,只索上前。遂传令教军士先将旗竿放倒,然后搬开柴木,以便跋涉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环保阅读】地址:huanbaoxiehui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