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队人马开进了葫芦嘴村。谭万山的大公子谭典回来了。

谭典是随着国民党接收大员从重庆归省任职途中,顺便回村看看。陪同来的有县党部的孙仕财委员,洪关镇刘主任及保安队的十来个护卫等。抗战这些年,谭典就一直没有回过村,看到家乡的这些景色不免有些感慨。到了村口,就下了轿,对随从人叹道:“当年袁公归隐洹上垂钓,偿言:身世萧然百不愁,烟蓑雨笠一渔舟。钓丝终日牵红蓼,好友同盟只白鸥。投饵我非关得失,吞钩鱼却有恩仇。回头多少中原事,老子掀须一笑休。我也真想访效访效,在这世外桃源做一农夫。”

随从的孙仕才委员个子不高,肚皮却挺得老高,脑袋也肥头大耳一脸横肉,仿佛两只一大一小鼓起的快要炸了的气球,堆着一脸的笑说:“长官,这农夫恐怕您是做不得了,政府现在百废俱兴,正用人之际,正是长官您大展宏图之时。”

谭典见话不投机,也就不说了。

到了府前,见谭伟正在将一批在门前借粮的人打发走。谭典见了爹娘和桃子等,免不了是一阵唏嘘。进了门,到了正堂,一见堂上还是摆着“谭氏先祖之神位”,两边对联写着“祖宗厚德远矣,子孙勿替引之”,上头横额挂的是“祖德泽芳”,便摇头叹息,唉,土财主就是土财主,硬是上不了品位。说虽说,免不了还是得点上香,跪拜下祖先。

谭万山就问:“怎么你媳妇子女没有一同回来?”

谭典道:“她一个妇人,满脑子装的什么,不是票子,房子,车子,就是儿子,她是要回省城看房子要紧哩,儿子呢,还得安排上学,那么杂杂碎碎一堆子事,哪回得来。”

谭万山就问谭儒怎么样了,谭典道:“要随部队开赴东北。”

谭万山不解:“日本人都跑了,还去那东北干什么?”

谭典道:“爹!您以为日本人走了,中国就太平了?现在还有一个共产党的队伍八路军呢,他们不光有军队,还有地盘,有政府。这东北日本人一走,共产党就迫不及待地去抢地盘。国军去东北,是要收复共产党的地盘的。”

谭万山就问:“那还打仗吗?”

谭典哭笑不得:“老爹您什么还这么天真,要不打仗,这么多军队开过去干什么,你以为共产党会白白将他们好不容易抢到的地盘交给你?”

谭万山道:“晓得要去打仗,你怎么还把他弄到前线去?”

谭典道:“老爹,要是同日本人打,我是不会将他弄到前线去的,现在同共产党打,那*匪一帮穷鬼几条破枪,堂堂国军要收拾他们,是费不了多少工夫的。谭儒在军中服役,不上前线打几个仗,哪有机会提拔,哪会有出息的日子。我也是想给他这么个机会。”

谭万山就嘀咕:“我听说那共产党也不是好对付的,打起仗来也不怕死,凶得狠。战场上,子弹不长眼哩,这好不容易抗战结束了,就不要再打了,打来打去还是打自己人。”

谭典安慰道:“爹您放心就是,他的几位长官都是我的同学老乡,我都打过招呼的,这事,您老就不要再费心了。”

晚饭自然十分丰盛,谭家用大米换了村民的一头猪杀了,还在山塘里网了些鱼,鸡、鸭都齐全,酒是孙委员从城里带来的。酒足饭饱了,谭万山见孙委员、刘主任、还有陈保长都在,就要商量如何解决今年的秋粮问题,说:“看今年这个光景,这个收成是个大问题,看典儿能不能向县上说说,因灾减免些税收。”

谭典想了想,说:“大家也看了,这灾情也是十年难遇,现在又是非常时期,这些穷捧子要按往年交了租,就剩不了什么粮了,没得吃的,饿极了,难免激起民变。因此,我决定我家今年实行减租减息,租减一分,息减一成。至于我家的这些亏空,也请地方政府担当负担。今天,县、镇、保都在,今秋就免征了我们村的粮税。你们看怎样。”

孙委员和陈保长面面相觑,不知怎么答复。还是刘主任反应快,小心地说:“谭大人,这免征的事,恐怕还得商量商量,县里要不要有个什么凭证什么的,要不然上面这指标下来,我们也无能为力呀。”

谭典说:“要不说你们不会办事呢,就晓得听上面的。这事,是先要陈保长写个条呈,报该村遭灾,粮食欠收,呈你镇里核准了,上报县府就是,我会给县里打个招呼的,这事想必孙委员也会尽力的。”

刘主任等也就不作声了。

第二天天一亮,谭典就出了门,一是要进山祭拜一下祖坟,二是顺道看一下村民。一行人到了王成丰家,这是谭家必来的,王成丰父子都下田抗旱去了,媳妇出去打猪草,只有王成丰老伴在家。王成丰老伴正准备好了早饭,见谭家人来了,忙叫座倒茶。谭典看了看桌上的饭菜,是一大盘蒸地瓜,一盘干咸菜,一盘辣子,一盘只见汤难见米的米汤。谭典就拿起勺子打出米汤看,问:“你们三餐都吃的这个?”

王成丰老伴点点头说:“是是,都吃的这个。”

谭典问:“你家不是种田大王么,村子里收成最高的,怎么也吃这个?”

王成丰老伴说:“所以说我家还是吃得最好的,别的家还没有这些稀饭吃的,吃瓜菜解饿哩。”

谭典就说:“你跟他们讲,我们谭家考虑大家的困难,今年已经减租减息了。”

王成丰老伴忙说:“感谢哩,感谢哩!”

谭典上了山,到了祖宗坟前,拈着香对着祖宗行了三跪九叩礼,还亲自烧了几刀钱纸。回头看了看,田野尽收眼底,稻子一片金色,十几眼山塘仅有的一点水,还是一闪一闪地泛着阳光,一条金沟溪水龙蛇一样穿垄而过。谭典就对谭万山说:“还是老祖宗有算计,有眼光哪,当初要不是舍身换来这整片水田,只要有哪一块是别的人家的,看起来就总是别扭。有了这整片地,也就雇佣了这整个村里的人。”

又看着陈保长说:“你陈保长是管这村子里的人,这村人干的是谭家的活,吃的是谭家的饭,谭家的存在,维系着全村人的生计,丰年也好,欠年也罢,谭家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一点存粮,家中无粮心不安,谭家的粮库足了,全村人的生活就有保障。不仅如此,上面的官府也得要谭家的粮来养的,别人家的雇主,都是不负责向官府纳粮的,官府的粮捐,都派到各佃户头上,只有我家都是自家承担了。你这个当保长的,你保什么?先保的就是粮。”

陈保长心里说,佃户的粮,六七成都交给你家了,你不纳粮,还要派到种田人头上,种田人还能活么。也不敢明说,只是连连点头。

田野中,传来一声高腔嗓子的山歌声:

无缘空闻稻花香,

无福空吃富家粮,

瘦牛想吃高山草,

无力上山气断肠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环保阅读【huanbaoxiehui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百年粮食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那年华娱

那年华娱

做梦的木头
都说这个圈儿里水深火热。林楠也想进去看看,林子有多大,水有多深。没想到才刚进来,就被套牢了……
都市 连载 616万字
长嫂为妻

长嫂为妻

墨书白
卫韫十四岁那年,满门男丁战死沙场,家破人亡,那时只有奶奶和他那位新嫂陪着他撑着卫家奶奶说,新嫂子不容易,刚拜堂就没了丈夫,等日后他发达了,务必要为嫂子寻一...
都市 全本 128万字
重回1982小渔村

重回1982小渔村

米饭的米
【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!没有装逼打脸,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!年代文,日常,赶海,种田,养娃,家长里短,不喜勿入,勿喷!】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,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,尿个尿,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。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,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。混账了半辈子,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,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……上辈子没出息,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,只想挽回遗憾,跟老婆好好过日子,一
都市 连载 728万字
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

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

恋上尘世美
李峰重生至飞扬年代,感觉这个穿越时间有点早了,还特么有点简陋。面对四合院里的饮食不规律的男女,需要从拯救秦淮茹开始么?李峰:不,我想做最大的赢家。“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。”在办公楼顶的大喇叭声中,李峰选择左脚先迈进了轧钢厂。“你先回去等通知,你的岗位有人要了!”李峰“EMMM???你给我来真的?”适度金手指,车门已焊死,一个都不给下车。
都市 连载 616万字
被首座抛弃之后

被首座抛弃之后

张源起
林青竹是修真界出了名的笑柄。他六岁入道,在青山派扫地十年一无所成,最后攀附北山林家最年轻的少主,自荐枕席,一飞冲天。外人皆恨得牙痒痒,不仅是为他厚颜无耻,更因为他沾染了少主林如晦。修真界里最光华璀璨的一颗宝珠。若说林青竹低贱得好像路边草,林如晦就是云中月、天上星,年轻一辈的首座,将来最有望成为第二个林氏先祖,一统长风界的人。任谁提起他,都会吐口水。但林青竹不在乎。*林青竹蹉跎十年,一朝抓住救命稻草
都市 连载 45万字
那就离婚吧

那就离婚吧

隋喻
#你是一束光,我追着你跑了十年。可就算能追上,人也是握不住光的啊。#大学毕业那天,余殊如愿以偿嫁给了暗恋已久的师兄乔晋渊。彼时乔晋渊刚过而立之年,年轻有为、英俊高冷,简直就是照着玛丽苏小说中男主角的模子长成的。余殊和所有人一样,以为自己掉进了童话世界。而事实上,婚后的生活是这样的。隔壁半夜发生情杀案,余殊战战兢兢给他打电话:“可不可以马上回来?我一个人在家有点怕。”乔晋渊:“锁好门,关好窗,我还在
都市 全本 45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