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父亲是嘉靖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环保阅读huanbaoxiehui.com

徐阶笑道:“裕王爷想出的方法,既是妙策,也是仁政。这条仁政的名字叫做‘改稻为桑棉’。”

朱栽圳听后心中一惊:改稻为桑棉?在嘉靖朝的确大规模施行过,情节还被拍进了一部高分历史剧。只不过,这条国策没能让国库收入增加,反而让江南百姓陷入了无尽的苦难!

徐阶侃侃而谈:“改稻为桑棉之策,洪武朝时,太祖爷就已经施行过。洪武六年,太祖爷下令,浙江、应天两地,凡有十亩地的地主,必划出一亩半种桑树、三亩种棉花。

太祖爷为何这么做?是因为桑树长出桑叶,可以卖给养蚕的织户。棉花可以织棉布。百姓能够获利更多。朝廷也能征得更多赋税。可谓利国利民。

然而两百年过去了,这条国策却已中断。

裕王爷的妙策是,恢复并扩大太祖爷的改稻为桑棉之策。将浙江、南直隶两地的稻田,全部改为桑田、棉田。这样一来,既富了百姓,又富了朝廷。”

徐阶说完,高拱像是后世相声捧哏一样,附和道:“真是妙策啊!这样的妙策也只有裕王爷想得出来。皇上有这样一位聪明睿智的儿子,实乃社稷之福,万民之福。”

严世藩想要开口反驳,严嵩却拉了拉他的衣袖。

青纱帷帐内,朱栽圳陷入了矛盾之中。

身为后世的历史学硕士,他心知肚明,这条所谓的“仁政”一旦施行,会让江南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遇。

他有一堆足以让嘉靖帝信服的理由,反对改稻为桑棉。

可是,为了自保。他本来打算进京之后先韬光养晦,向裕王党示弱。

朱栽圳心里仿佛出现了一黑一白两个小人。

黑色的小人说:朱栽圳,不要多嘴。让徐阶他们搞就行了!搞得百姓吃不上饭,发生饥荒。皇上一定会迁怒于裕王。你现在反对,不是招裕王党的嫉恨嘛?你暂时没什么实力,不要跟裕王党正面为敌。

至于百姓嘛,饿死的越多,说明裕王越无能!对你大大的有利。

白色的小人却说:朱栽圳,忘记你的初衷了嘛?你不是立志要做一束光,照亮这黑暗的时代嘛?几十万、上百万百姓会被这条所谓的‘仁政’活活玩死。你难道要见死不救?

朱栽圳纠结片刻后做出了决断。他开口道:“皇上,诸位阁员。这条国策绝不能施行!否则江南百姓危矣!”

徐阶等人闻言大为惊诧:这是景川王的声音,他怎么也在青纱帷帐里?皇上怎么会让这样一个糊涂王爷参加御前会议?

高拱第一个反应过来。他道:“景川王殿下,您一向没怎么参与过政务。对于政务上的事,还是不要多嘴了吧?”

徐阶亦道:“殿下还是养病要紧。等养好了病,再操劳政务,为皇上分忧不迟。”

青纱帷帐内,嘉靖帝没有再敲铜罄,而是开口表明白了态度:“朱栽圳虽被朕降为郡王,却依旧是大明皇子、朝廷的王爷。他参与议政,怎么就成了多嘴?”

高拱连忙道:“臣失言。”

嘉靖帝转头对朱栽圳说:“接着说下去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俺叫刘可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环保阅读huanbaoxiehui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庆余年

庆余年

猫腻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;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。劝人生,济困扶穷……而谁可知,人生于世,上承余庆,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,正是所谓岔枝发:东风携云雨,幼藤吐新芽。急催如颦鼓,洗尽茸与华。且待朝阳至,绿遍庭中架。更盼黄叶时,采得数枚瓜。…………
历史 连载 564万字
阿兹特克的永生者

阿兹特克的永生者

挥剑斩云梦
历史 连载 659万字
东晋北府一丘八

东晋北府一丘八

指云笑天道1
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,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,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,可谁都没想到,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。永嘉丧乱,五胡乱华,中原大地,虎狼横行,异族蛮王,率兽食人!北方的汉人,被不停地杀戮,华夏的儿女,在血泊中哀号。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,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,自祖逖起,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,九伐中原,可惜功亏一篑,多少志士,徒望两京兴叹,巍巍青山,何处不
历史 连载 1729万字
战国:开局一块地

战国:开局一块地

衣见
开局一块封地,垦田地、修道路、炼钢铁、训精兵。无良公子:“土地、粮食、财货、美女……我全都要!”重生楚国,暴打秦国!
历史 连载 382万字
绍宋

绍宋

榴弹怕水
绍者,一曰继;二曰导。公元1127年,北宋灭亡。旋即,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,继承宋统,改元建炎。然而,三个月内,李纲罢相,陈东被杀,岳飞被驱逐出军,宗泽被遗弃东京,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……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,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,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。不过刚一启程,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,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,起来后就不认得自己心腹是
历史 连载 418万字
民国投机者

民国投机者

有时糊涂
在中国出生,在美国长大,嗯,好吧,好吧,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。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,如果您认为写得好,请投我一票,如果您认为写得差,请指正。读者群: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(招生中)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(已满)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(已满)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(已满)黄埔军校第五期894
历史 全本 839万字